陈大章_陈大章的人物年表
导读:陈大章(约公元1681)年前后在世)字仲夔,号雨山,陈亿之子,湖北黄冈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清圣祖康熙二十年前后在世,年六十九岁。少侍父官粤,交梁佩兰、陈恭尹,工诗古文。康熙二十七年(1688)进士。改翰林院庶吉士。
1925年起开始追随张学良将军。1929年3月陈大章奉命去天津把赵绮霞接到沈阳。当时陈任张学良的副官。1932年1932年秋,北平。陈大章先生当时是张学良将军的侍卫副官,跟随张将军已经九年了。那时张学良住在中南海。1935年陈大章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军骑兵军第三师第七团团长,率部队驻守在甘陕交界处的西峰镇。1935年1935年底,10月1日至11月21日,大批东北军的眷属流落在西安街头,靠乞讨过活。陈大章响应张学良号召参加捐献在西安修建了东北新村。1935年1935年末骑兵第七团团长陈大章为改造部队并自动的做抗日的准备,以适应抗日的需要,经张学良批准于到北平招收了100名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分子组成学生队,对他们施行军政训练。他们大部分都是大专或中学学生,其中有共产党员、共青团员和民先队员。1936年1936年4月9日随同张学良驾机亲赴延安,1936年4月起,张学良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接触。1936年7月末,参加抗日同志会。1936年1936年9月随同张学良亲赴延安与中国共产党正式签订了《抗日救国协定》,双方正式结束敌对状态,中国工农红军、张学良的东北军、杨虎城的西北军形成了拥护“民族统一战线”的“铁三角”。张学良向红军提供了大量的过冬棉花,药品、新鲜食物等物资,解决了红军过冬的燃眉之急。另外,当时邓小平病重,生命垂危,无药可医,也是张学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。张学良不但接受并积极学习共产主义思想,并与周恩来举行了会谈,决定联合抗日。1936年8月,成立东北军学生队。抗日同志会由张学良自任主席,其主要负责人员为书记应德田,行动部长孙铭久,理论部长苗剑秋,组织部长刘澜波,宣传部长苗勃然,都是成立时选出的。秘密的抗日活动,如军官抗日教育,东北救亡总会的抗日活动,流亡学生的收容训练,东北大学学生的收容等等; 接待红军代表,掩护红军的来往人员等等;1937年陈大章先生在此期间,与东北军中的中共地下党员交往密切,他亲自到北平招募了一百名青年学生(其中一些人是民先队员或共产党员)。他到学校里对学生们说:“我们招你们就为了抗日,没有别的目的。”那时候进步学生也都愿意抗日。他招的这些人组成了“骑兵军第七团抗日学生队”,由他亲任队长。他还为学生购买进步书刊,向学生进行抗日救国教育。学生中还建立了共产党的支部。李觉、朱明、高尚林等人都是这个队的成员。后来,这些进步学生中的很多人都去了延安,成长为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优秀人才。1937年1月8日与联军将领一百二十五名(共计一百二十六名)特联名发出通电《西北将领响应歌电通电》此电原载西安《解放日报》1937年1月9日第1版。1937年 1937年2月被国民党定位“西安事变”重要分子。1938年2月2日由于二·二事件的影响陈大章与同志会的其他成员康鸿泰、文英奇,王甲昌、张哲、商亚东等也被迫离开了东北军。这些人的离开,是东北军中抗日力量的很大损失。刘澜波同志到淳化去看望时,曾引《红楼梦》中“三春去后群芳散”这一诗句,慨叹当时的情景。1938年东北军被国民党政府调离陕甘地区,陈大章以“非法”招募学生连的罪名被国民党关押,并没收全部财产。后经友人营救脱险,先躲到北平,又被怀疑为“八路军的探子”遭到日本人追捕,不得已才隐居成都,以种菜为生。1954年当选为区人民代表。1955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,证明了陈大章在历史上对革命有过贡献并任政协委员。从1955年开始,陈大章连任了六届政协委员,一直到他1986年退休,长达31年。1966年“文革”开始了。因受到周恩来秘密指示必须保护,文革期间未受到冲击。当时也有人想整陈大章,派出所的人说:“谁整他谁负责。”。1983年11月,陈大章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夙愿,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86年在西安事变50周年的,曾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的陈老,将原诗公诸于世:卿名凤至不一般,凤至落到凤凰山。深山古刹多梵语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诗中表达了张学良将军对于凤至的挚爱,并隐露出对反动派倒行逆施的愤慨。1989年4月27日,陈大章因病在北京逝世,终年88岁。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