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力量训练的7大原则
来源:广东训练网 作者:教练 时间:2019-04-18 00:48:05
关于力量训练最常见的讨论就是哪个训练方法/计划最好,而恰恰它们五花八门、参差不齐,选中一款真正管用的并非易事。就算遇见了靠谱的,如何应用及优化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。
在我们评价一个计划的好坏时,其实是有7大基本原则来作为参考的。当然了,这些“原则”并非永远适用,也不仅限于这7个,它们只是一个衡量计划的工具。这7大原则不是我的发明创造,而是长达60余年科学和经验的总结。
本文我将一一为大家说明,并教你如何实际运用。你若是觉得它们太过基础,那其实是你理解得不够深入。
#1:超负荷原则
练力量的都很熟悉这点:想要提升运动表现,那就得不断增加负荷,训练难度、训练量、强度、频率都应随着时间逐渐增长。另外,一个安排妥当的计划不应造成太多恢复问题,因为你的自我修复能力也应不断加强。
恢复遇到障碍的情况只有两个:1. 你做了超出自身水平的计划2. 你的水平太高以至于身体跟不上训练需求。记住,第2点极为罕见,切莫高估自己。
#2:超量恢复/ 代偿原则
该原则的意思是:受压+恢复=比之前更强的能力。力量训练之后,我们的身体会做出超量恢复,以保正身体能更“轻易”地应对训练。
假设你的1RM是350,那么用90%的极限重量 (315)训练,你的身体会觉得压力山大。通过训练和恢复,你的1RM升至355,这时,之前的315就变成了极限的88%,即对你来说更“轻松”了一些。这条原则是和超负荷紧密关联的,因为此时此刻,你必须增加训练负荷以取得进一步的提升。
#3:用进废退原则
俗话说,“练则进,不练则退”,一个非常简单而重要的道理。无论是肌肉维度、力量还是技术,想要保持和提升那就得不断苦练。
#4:针对性原则
俗话说,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。想擅长跑步那就狂奔,别靠骑车;想碾压重量那就狂举,别靠有氧。
如此简单的道理,但很多训练者其实并未落实。记住,想硬拉强那就练硬拉,别老想着深蹲或背屈伸。你的身体只会愈发掌握你练习过的技能。
#5:专项特异性适应原则
又称SAID (Specific Adaptation to Imposed Demands) 原则,此点与针对性原则密切相关,只不过SAID更注重生理结构层面。也就是说,你想要爆发力,那就练得更具爆发性,让你的细胞适应并变得更具爆发力。无论是有氧耐力、极限力量还是其它身体素质都是如此。
#6:一般适应综合症原则
又称GAS (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) 原则,源于Hans Selye的压力与适应学说,他发现人体对压力的回应有三个阶段。初始阶段为预警,身体机能短时间内下降;随后是抵抗,即身体对压力源做出抵抗;最后,如果压力源仍没有消除,那么身体就会衰竭乃至死亡。
这在力量训练中是一个道理,训练是压力源,之后必须减压以求恢复,否则我们就会超出反抗的极限,造成训练过度。
#7:个体差异原则
该原则是指每个人对训练进程的反应各不相同。张三认为的高训练量,李四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。这正是RTS训练系统的专职——为个体差异性服务,用系统的工具量化差异,量身定做最优的训练内容。
有了以上7个原则,你就可以检验你最喜欢的计划,看它到底靠不靠谱。你的计划针对性够吗?遵循专项特异性适应原则吗?一般适应综合症原则呢?......如果是的话,这开了个好头,你可以进一步学习更高阶的概念并加以检验,比如收益递减、周期性、可持续发展性等。不过要记住,在7大原则没有做稳的情况下讨论高阶概念是没有意义的。